· 学校主页

实验7 光的偏振实验

发布时间:2023-07-23  浏览次数:47

        在光学发展历史上,十九世纪是光的波动说大发展的时代。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做了光的双缝干涉实验,并提出了波长的概念,使光的波动说有了新的发展。1808年,法国的马吕斯(Etienne Louis Malus 1775-1812物理学家及军事工程师)发现了光的偏振现象,确定了偏振光强度变化的规律(现称为马吕斯定律)。他研究了光在晶体中的双折射现象,1811年,他与毕奥各自独立地发现折射时光的偏振,提出了确定晶体光轴的方法,研制成一系列偏振仪器。1817年,托马斯·杨提出了光的横向振动的假说,1818年,法国的土木工程师菲涅耳由光是横波的振动假说出发,证明了光的偏振及所有已知的光学现象。

        自上世纪60年代起,特别在激光技术、光纤通讯技术问世以后,偏光技术作为整个应用光学技术领域的一个分支学科得到了飞速发展,其应用范围几乎涉及到所有与光学技术有关的学科领域,尤其是激光偏光器件及应用技术的发展速度更快。仅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激光偏光器件就有数十种,而且每年都有不少新型器件问世。随着集成光学和光纤传输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器件的结构也向着小型、专用和便于系统控制的方向发展。相应地,偏光技术已成为光学检测、计量和光学信息处理中的一种专门化手段;它在相干测量、光开关、光调制、外差探测、薄膜参数测量、生物细胞荧光测量、图像识别等许多技术部门已得到广泛应用。现代高技术的发展表明,偏光技术已成为现代光学技术领域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例如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二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搭载的“天极”望远镜——伽马暴偏振测量仪,该仪器可以稳定高效的测量伽马射线暴的偏振信息。对5个伽马暴进行高精度的偏振测量,该探测结果为自60 年代伽马暴发现以来最佳观测结果,有利于更好地理解黑洞的形成。以及极端相对论喷流的产生等基本天体物理过程。引导学生了解科技前沿的同时,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激发学生勇担历史使命,学以致用、报效祖国的理想情怀。


相关资料:

    光的偏振实验讲义.pdf

快速导航:

一流虚仿课程 |  慕课平台  |  知识图谱  | 微信公众平台 |  相关下载  |  常见问题  |  相关链接  |  联系我们
©2023 哈尔滨工程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南通大街145号哈尔滨工程大学11号楼 邮编:150001 电话:0451-82518212
管理维护: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技术支持:信息化处